
新聞資訊
詳情
市園林綠化局日前出臺了《北京市風景名勝區管理規范(試行)》,其中在動植物保護章節中明確提出,要為景區內野生動物的自由遷徙提供便利。對于景區內穿越野生動物分布區和活動區的游覽道路,應設置野生動物遷徙通道,并設置清晰的通道標志。
“在景區內設遷徙通道,這在野生動物保護領域還是比較新的嘗試?!笔幸吧鷦游锉Wo站站長王民中表示,此次提出的遷徙通道主要為獸類和兩棲類、爬行類動物服務,鳥類不在其中。
和很多人的想象不同,遷徙通道并不是簡單的一條路的概念。王民中介紹,根據景區條件,遷徙通道可以利用已有的橋洞、涵洞,讓野生動物和游客交錯通行;也可以是一個比較寬廣的植被帶,動物穿行其中可以從這個棲息地到達另一個棲息地,并且途中能找到充沛的食物。
北京的風景名勝區中真的有很多野生動物嗎?除了松鼠、野兔,市民在登山游覽時能撞見的似乎并不多。對此,王民中解釋,風景名勝區普遍森林覆蓋率比較高,野生動物基本都隱藏在山高林茂的區域。根據普查結果,北京山區目前比較常見的野生動物包括豬獾、狗獾、狍子、野豬、黃鼬、草兔等(以上這些都是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另外,還有10多種蛇類動物經常出沒。
近年來,到風景名勝區觀光游覽的游客越來越多,很多景區的開放區域也在逐年擴大,這對野生動物的棲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擾?!艾F在好些景區里修的都是很寬的水泥路,可以來回走車,小動物過馬路一定提心吊膽?!苯洺5浇紖^登山旅游的退休老人張亞琴感慨,去年在云蒙山,她就曾親眼目睹一只黃鼠狼過馬路時差點兒被迎面開過來的汽車撞死。
如果能為野生動物設置遷徙通道,動物在穿越游覽區時將會安全得多。但具體怎么個建法,市園林綠化部門目前在景區內還沒有試點。部分生態保護、生物學專家建議,景區內的遷徙通道在數量上應盡量多于1條;通道采用近自然的基質,如小石子兒路、林帶、草地等,讓野生動物有親近感;另外,如果是服務于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例如野豬、豬獾等,通道要保證足夠的寬度。
市園林綠化局公園風景區處處長張亞紅介紹,為野生動物設置遷徙通道,本市在風景名勝區中還沒有先例。但在城市公園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已有嘗試。
占地近7平方公里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被北五環路分割為南北兩區。橫跨北五環、連接南北兩區的是一座“生態廊橋”。這座橋長約270米,寬度從60米到110米不等。和國內絕大部分橋梁不同,這座橋的橋面上覆蓋了十幾厘米厚的土壤,種植了大量華北地區的鄉土植物。
這座“生態廊橋”為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生長提供了“近自然”的環境,另外也為動物在兩園之間遷徙創造了條件。
上一個:
非常經典的白色溫馨瑞典家居裝飾設計
下一個:
探臺風瞰全城 紫帽山上“泉州第一眼”封頂
上一個:
非常經典的白色溫馨瑞典家居裝飾設計
下一個:
探臺風瞰全城 紫帽山上“泉州第一眼”封頂